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台東 山里車站】註定了離鄉背井

會來到這裡,因為劉克襄的「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

出發之前,我心想:
再怎麼偏僻,總有區間車停靠
且車站亦非位於深山,何以言到不了的車站。





當我從主流的花東縱谷公路,轉進次等的稻葉產業道路
開了約莫一分鐘,大概是前幾天下大雨的關係
路面出現坍方,原本可雙向行進的道路凹了一大塊
我下車察看,勉強尚可通過
又開了幾分鐘,再次遇到不良路況。

就這樣輾轉前進,後來路況才漸好
而其中有一段路,更是美的讓人屏息
山谷中一片翠綠的水稻田,後方是利吉惡地
偶爾,幾些白鷺鷥飛過
我們停靠了片刻,寧靜的彷若仙境。

此時,我終於明白何謂「到不了」
背倚著擺子南山,與前方的都蘭山隔著一條卑南溪
看似與台九線僅離一條岔路的山里部落
然這一彎,卻是與世隔絕之遙。



【最荒涼的稻田,一棟小白屋座落其中。】




【回首向來蕭瑟路,後方是利吉惡地。】




【遠方山頭的林相,很有熱帶島嶼的氣氛。】







不久後,抵達嶄新的山里車站(站體已於2013年改建為新潮的藍白色)
除此之外,本站獨有的觀景台,以及幾棵宜梧樹
都與文中描繪的一模一樣。

後來,陸續有一兩組遊客驅車前來
都是帶著孩童的小家庭組合
一下車,就立刻尋找小黑狗的蹤影
摸摸牠的頭,逗弄著牠
想必也是因劉克襄而來。

就在我坐在月台上發呆之際
有一組看來非典型的遊客走上月台
一位年輕媽媽,手牽著年約3、4歲的小女孩
車站前還停了一台摩托車,看來似乎未戴安全帽。

我心想:無論是從台東還是池上騎車過來,都是十分艱辛的路程
但若是附近居民,何以特地來看尋常的火車呢?

待火車離站,母女準備離去時
我好奇地上前探問;
原來,她們是山里部落的居民
因為女兒很喜歡火車,才在晚餐前帶她來看火車進站
且以後就學,也必須搭火車上學,讓她先熟稔一下也好。



【小黑狗多了兩隻貓陪伴,看起來挺幸福的。】




【平均每天進站人數僅約7人,月台很有古早味。】




【車站重新裝修後的模樣,是所謂的希臘風嗎?怪哉。】




【盡忠職守的老站長】







話說,這裡原本有一間山里分校,在幾年前早已廢校
如今,山里部落已無任何學校
學齡兒童勢必得離鄉背井,遠赴外地求學
可能是前一站的鹿野鄉,或是後一站的台東市
不過,無論是到哪兒,相信都是一趟微小的冒險旅程
這大概是在台北生活的小孩,所難以想像的遙遠距離。

我查了台鐵時刻表
06:21、07:25am分別有一班區間車(山里至台東)
16:52、19:30pm則是台東返回山里
似乎是通勤用的列車班次。



爾後,我們前往山里福音教堂
一棵偌大的松樹,守在靜謐的教堂前
此時此刻,任何讚嘆都是多餘,只須靜靜地享受當下。

不久後,一台休旅車停下,幾些旅客下車
導遊兼司機的光頭先生,簡短地講解教堂的故事
離去前,還向矮厝裡探頭出來的老先生,用原住民語打招呼。

看來,繞道而來山里車站及教堂
已成為旅行社的行程之一,倒也頗有一番知性。
不過,我憶起2013年去多良車站時
原本抱著期待而去,結果滿滿的都是陸客
先不論喧鬧與否,連拍個照都被插隊,頓時興致全消。

希望山里車站別步上後塵。

我在部落裡繞了一會兒
未發現任何商鋪或小吃店
我待在這兒約莫一個半小時,加我不過就五組客人,
即便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旅人,然似乎還不足以形成觀光氣候。



【已有百年歷史的小教堂,午後的陽光灑落。】




【山里部落一隅】




【教堂前的老松樹,枝葉都長到街道另一頭了。】




【山里部落的尋常人家,常有人探出頭來打招呼。】




【享受陽光的小弟】







本無店鋪,小學已廢校,僅一間民宿營業中…
這偏遠部落,看似已無任何資源可失去,
只要山里車站還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